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凯发娱乐城

凯发娱乐城
登录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您当前位置: 凯发娱乐城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
国家公务员局 2024-10-14 15:13

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公务员录用是各级机关选拔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主要方式。公务员录用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为目标,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

公共科目笔试是公务员录用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试内容突出公务员的政治标准和政治属性,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引导报考者自觉做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能力导向,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教育引导报考者注重平时学习积累和能力提升;实行分类分级,突出人事相宜,根据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的特点分别设置,以提高测评的科学性精准性;坚持公平公正,对各类报考者一视同仁,试题使用素材具有通用性。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包括“注意事项”和试题。“注意事项”是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作答提出的重要指导性建议,包括试卷构成、作答时间、作答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考试时,报考者应仔细阅读“注意事项”,遵守相关要求,合理把握作答时间,正确填写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试题分为政治理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一)政治理论。主要测查报考者学习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

例题1: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正确的有几项?

①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③在物质文明方面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④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经验

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答案:b。①出自《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正确;②出自习近 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正确;③错误,在物质文明方面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并非主要目标;④错误,与习近 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不符;⑤出自习近 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c。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对比可知,语句②和语句⑤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3: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下列表述符合当前党和国家政策精神的是:

①积极推进以建制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以建制镇为枢纽的县域经济体系

②持续实施动态监测,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③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④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和基础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发挥县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①错误。②③④表述均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律、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例题1:下列毛泽东诗词与创作背景对应正确的是: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解放南京

b.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

c.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1948年淮海战役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

(答案:a。a选项,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毛泽东得知捷报后,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故a正确。b选项,出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写下这首词。故b错误。c选项,出自《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在起义后几天写下了这首词。故c错误。d选项,出自《七律·长征》。该诗作于1935年10月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长征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的。故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例题2: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下列与该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醅酒”的过程利用了微生物的作用

b.“绿蚁”是因为酒中添加了可食用调色剂

c.炉火燃烧的过程是内能转化成化学能

d.从雪到水的转化过程会释放出热量

(答案:a。醅酒过程要发酵,发酵需要利用到微生物,a选项表述正确。“绿蚁”是酒在发酵后未经过滤,由酒曲、粮食等物质形成的,b选项表述错误。炉火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内能,c选项表述错误。雪到水的转化过程会吸收热量,d选项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例题3:关于常见气体的工业制备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和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制备一氧化碳的原料

b.电解水时制备得到的氢气体积比氧气体积更大

c.通过低温液化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沼气中的甲烷

d.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d。碳(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a正确。在充满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入直流电,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得到的氢气是氧气体积的两倍,故b正确。低温分离是使气体混合物通过压缩、冷却、膨胀等操作在低温下液化将其各个成分分离的过程,利用了各个成分沸点的不同,故c正确。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的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d。)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例题1: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国际性 b.实践性理论性

c.先进性创新性 d.特殊性普遍性

(答案:d。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中国经验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一般规律。第一空,中国经验是在开创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所以具有“实践性”“特殊性”。“地域性”“先进性”与前文语境不符,故不选。第二空,中国经验吸收了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又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所以具有“国际性”“普遍性”与“创新性”,其中“普遍性”最为合适。此处并没有强调“理论性”,故不选。综上,应填入“特殊性”“普遍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2: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______。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______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蔓延守护犹豫

b.扩散占据退缩

c.泛滥掌握含糊

d.滋生控制迟疑

(答案:c。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主流媒体在宣传时应发挥的作用。根据语意,第一空所填动词的主语是“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蔓延”“扩散”“泛滥”合适;“滋生”意为引起,不合适。第二空所填动词的宾语是“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填入“占据”“掌握”“控制”合适,表达主动性强;“守护”强调已有主动权,保护其不被夺走,不符语意,不合适。第三空指对待原则问题的态度,与“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相对,“犹豫”“迟疑”“含糊”合适,“退缩”不合适。综上,应填入“泛滥”“掌握”“含糊”。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尽其用历久弥新 b.因地制宜经久不衰

c.顺势而为利在千秋 d.因势利导泽被后世

(答案:d。这段文字以都江堰为例,说明了建设应顺应当地的地形特点并加以利用。第一空,根据前句可知都江堰主要是依据洪涝规律和地势特点建成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符合语境;“物尽其用”指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顺势而为”指顺应时势而行动,不符合语境。第二空,根据前句可知,横线处要表达对后人的影响也很大,“泽被后世”和“利在千秋”符合语境;“历久弥新”指经历很长时间反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经久不衰”指持续很长时间也不衰减,不符合语境。综上,应填入“因势利导”“泽被后世”。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4: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同体的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的对自然的感情。

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a.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

b.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

c.热爱自然的感情

d.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答案:a。首句指出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次句说明“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第三句说明“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的重要意义,最后归结到“这不仅依赖……,也依赖……”,即实现这种意识的条件。因此,可知“这”指的是“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正确答案为a。)

例题5: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b.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c.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答案:a。这段文字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首句介绍先秦时期“开启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次句以“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作为统摄,然后列举分立、对峙、统一等不同的历史格局下,各王朝的具体表现,论证此前观点。最后归结到“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这一认识。因此,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正确答案为a。)

例题6:戴口罩等遮挡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其实是一项“老”技术,此前研究人员在解决军事刑侦和视频监控问题时就曾长期研究过该技术,并发展出诸多成熟应用。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以往的技术基础并没有完全打消人们对戴口罩人脸识别“先天不足”的顾虑。相较于以往,口罩遮挡住面部,使得人脸识别系统收集到的面部信息大量减少。不过研究表明,人脸识别的关键信息集中于眉毛和眼睛,只要模型训练得当,戴口罩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并不会大幅下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高识别精度才是这一技术的难点所在

b.该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基础的

c.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d.人脸识别并不需要对全脸进行整体识别

(答案:b。这段文字谈的是“戴口罩人脸识别”问题。首句说“戴口罩等遮挡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其实是一项老技术,此前……”。横线后面说“但是以往的技术基础并没有完全打消人们对……的顾虑”,并以“相较于以往”具体说明原因,最后一句则以“不过研究表明”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乐观的结论。因此,横线处最适合填入“该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基础的”,正确答案为b。)

例题7: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海洋石刻遗产是我国海洋遗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类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所谓海洋石刻遗产,通常指的是分布在我国海岸带地区、以石为载体、表述海洋社会文化主题的各类石刻,也包括一部分位于内陆地区的涉海石刻。海洋石刻遗产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历代涉海人群的重要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信息。

中国很早就有利用海洋及刻画海洋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期,滨海地带生活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头作为表述工具,如东南沿海一带的贝丘遗址中,发现了一些保存下来的太阳崇拜石刻,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洋石刻艺术。秦汉以来,随着滨海地域逐渐得到开发,人们利用海洋的活动日渐频繁,海洋石刻也相应增多,并最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石刻遗产。从田野调查可见,我国各地目前留存下来的海洋石刻,广义而言,可以分为石刻建筑、石刻造像、石刻文书等三大类别;从狭义上说,海洋石刻遗产指的是石刻文书,即以石为书写载体的各类涉海文书,如摩崖石刻、碑铭等。①

单就狭义的海洋石刻遗产来说,可从内容上分为海防与海疆安全、海洋生产与管理、海洋宗教文化等类别。其中第一类海防与海疆安全相关的海洋石刻,包括历代海防与记功类石刻。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略海洋的过程中,尤其重视海疆安全,因此不少滨海地区留下了海防将士的石刻印迹。典型者如福建省诏安县的一个明代海防所城——悬钟所城中,保存着29通明代海防卫所将领巡视当地海防时留下的摩崖石刻,是目前我国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海防官兵石刻文书,集中展现了明代东南沿海卫所的社会网络与文化活动。②

还有相当一部分海洋石刻遗产属于海洋生产与管理类别。典型者如泉州九日山上保存的10通宋代海交祈风石刻,是记载宋代泉州当地的海洋航行仪式习俗的珍贵石刻资料,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录。同样,在福建沿海不少港湾地区,还保留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坞界碑”,这些也是反映当地海洋生产的石刻记录。此外,一部分海洋石刻还涉及历代官府对于海洋的管理或当地社区对于海洋活动的习俗规定。③

在目前留存的海洋石刻遗产中,比较集中的是第三大类即海洋宗教文化石刻。历代滨海、岛屿地带人群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海洋神灵信仰,由此产生大量海神宫庙,典型者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滨海区域普遍存在的天后宫。按照地方习俗,新修或重修当地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往往伴随着竖碑纪事的仪式活动,这些涉海宗教碑铭,因为保存了历代修建涉海宫庙的记录以及捐助者姓名、捐助银两数目等内容,为我们今天深度了解历史上海洋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石刻文书资料。④

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尽管一部分标志性的海洋石刻因为各种原因被列入各级文物名录,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相当多的海洋石刻还缺乏基本保护条件,一些涉海碑刻因为无人看管,不仅遭人随意拓印,甚至被凿挖盗卖。对于海洋石刻遗产而言,在人为破坏及日常损坏之外,另一个较大的威胁是海洋灾害与污染侵蚀。海洋石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外露性。除了一部分保存在宫庙或其他公共建筑内的海洋石刻,相当多的海洋石刻都是处在海岸带的公共区域。比如传统时代“勒石示禁”的习俗,使得绝大多数的涉海示禁碑,都要竖立在渡口、海港、渔村等醒目的公共空间,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

(1)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的哪个位置?

如我们在福建诏安地区调查时,发现了一通乾隆年间反映地方官府对于船户“烙号刊名”的示禁碑。在这块碑文中,清楚地载明严禁当地澳甲等海洋管理人员利用印烙船号的机会苛索船户费用的内容,展现了清代前期地方官员对于海洋的治理。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这段文字主要是说“展现了清代前期地方官员对于海洋的治理”。原文中与之最密切相关的,是“海洋生产与管理类别……”一段,由此可知,应该放在③处。因此,正确答案为c。)

(2)第二段中提到东南沿海一带贝丘遗址中的太阳崇拜石刻,意在证明:

a.海洋石刻艺术历史悠久

b.当地文化起源于原始崇拜

c.沿海地区很早就频繁利用海洋

d.海洋石刻最初以太阳崇拜为内容

(答案:a。根据文段“早在新石器时期,滨海地带生活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头作为表述工具”,说明贝丘遗址中的太阳崇拜石刻这一例证是为了证明“海洋石刻艺术历史悠久”。因此,正确答案为a。)

(3)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海洋石刻遗产与关键词对应错误的是:

a.悬钟所城——卫所、摩崖石刻

b.泉州九日山——祈风仪式、唐代

c.天后宫——海神、海洋宗教文化

d.坞界碑——海洋生产、明清时期

(答案:b。“泉州九日山”出现在以下语句中:“典型者如泉州九日山上保存的10通宋代海交祈风石刻,是记载宋代泉州当地的海洋航行仪式习俗的珍贵石刻资料,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录。”可知“泉州九日山——祈风仪式、唐代”的对应中,“唐代”是错误的,应该是宋代。因此,正确答案为b。)

(4)这篇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谈论:

a.古代海洋石刻的常用工具

b.海洋石刻作为文化记忆的事例

c.海洋石刻遗产的保护举措

d.与其他国家海洋石刻遗产的比较

(答案:c。文章最后说“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可以推知,下文应该是讲“海洋石刻遗产的保护举措”。因此,正确答案为c。)

(5)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古代海洋石刻:海洋文明兴衰的见证

b.海洋石刻遗产:海洋文明的记忆镌刻

c.沿海地区的记忆坐标:海洋石刻文书

d.复原海洋记忆的钥匙:海洋石刻发掘

(答案:b。“海洋石刻遗产”是全文核心,通过海洋石刻遗产探索海洋文明,因此,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海洋石刻遗产:海洋文明的记忆镌刻”。因此,正确答案为b。)

(四)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

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4 8 16()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1:某单位的会议室有5排共40个座位,每排座位数相同。小张和小李随机入座,则他们坐在同一排的概率:

a.不高于15% 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为20% d.高于20%

(答案:b。根据题意可知,小张随机选一个位置就坐,那么小李可以选择的位置为39个,因此总情况数=40×39。要让他们恰好坐在同一排,应先从5排中选一排,再从这一排中选2个座位,符合条件的情况数=5×8×7,概率约为7/39=17.9%。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甲、乙、丙、丁、戊5名职工参加党史知识测验,每人得分均不相同。甲和乙的平均分比丙多2分,丁和戊的平均分比丁多5分,甲、乙的平均分比丙、丁、戊的平均分多3分。问丙、丁、戊三人得分的排序为:

a.丙>丁>戊 b.丙>戊>丁

c.丁>丙>戊 d.戊>丙>丁

(答案:d。假设丙得分为x,则甲 乙=2x 4,(甲 乙)/2=(丙 丁 戊)/3 3,则丁 戊=2x-3;戊-丁=10,则戊=x 3.5,丁=x-6.5。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3:高校某专业70多名毕业生中,有96%在毕业后去西部省区支援国家建设。其中去偏远中小学支教的毕业生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0%,比任职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少2人,比在西部地区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多1人,其余的毕业生选择去国有企业西部边远岗位工作。问去国有企业西部边远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有多少人?

a.23 b.26

c.29 d.32

(答案:b。总人数是25的倍数且在70到80之间,只有75一个可能性,其中72人去西部地区。支教、村官和入伍分别有15、17和14人,总计有46人,剩余26人在国企工作。因此,正确答案为b。)

(五)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a。题干中每个图形中都有多个封闭图形和线段,考虑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

例题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答案:b。所有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从对称轴的变化来看,有两个规律:一是对称轴位置,第一个图形对称轴是垂直状态,之后图形的对称轴依次顺时针旋转45度,按此规律,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位置应在从左下到右上的位置;二是对称轴是否和图形内的一条线重合,第一个图形对称轴与图形内的一条线重合,第二则不重合,第三个重合,按此规律,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应和图形内的线不重合。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3:下图是给定的空心立体图形,将其从任一面剖开,以下哪项可能是该立体图形的截面?

a b c d

(答案:b。)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1:按调查范围来看,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情况普查;非全面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情况调查,又可分为:根据随机原则选择样本的抽样调查和有意识选取若干样本进行的典型调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某市幼儿园所有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这属于非全面调查

b.对全国招生规模较大的前30所医学院校进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这属于典型调查

c.对省内1~3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这属于非全面调查

d.对某市中考数学成绩最好的几所学校进行调查,总结相关经验,这属于抽样调查

(答案:b。根据题干,“全面调查”的定义要点是:一定范围内的普查;“非全面调查”的定义要点是:在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根据选择样本的方式又分为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a选项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叙述错误;b选项符合典型调查,叙述正确;c选项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叙述错误;d选项是典型调查,叙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物候现象是生物随着气候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相应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拔的差异、经度的差异、纬度的差异和时间的差异。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候现象受到海拔差异影响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b。a选项提到了春天江水呈碧蓝色,是由于春季温度升高,江水内藻类大量繁殖,反映了物候与季节有关系;b选项提到了四月份时山地与平原地区花期不同的问题,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低有关系;c选项只陈述了物候现象,没有反映出影响因素;d选项描述了玉门关外春风不度的景象,是因为玉门关外受夏季风影响小,暖湿气流很难到达。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3:数字农业是指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设计、控制、管理等的农业。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数字农业的是:

a.遇到连绵阴雨天,果蔬容易滋生病害,需要及时喷药,采用轻型直升机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传统作业方式十多人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

b.在大数据平台,点击任一块田地,就可以看到这块田地的土壤酸碱度、肥水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指标,农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田地管理

c.某柑橘生产大省建立“柑橘产业大数据中心”,以数据驱动柑橘产业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d.通过电子标签等技术,对单个产品赋予身份编码及认证信息,在生产管理、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实现信息追溯

(答案:a。b选项体现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农田管理;c选项和d选项,体现了“对农业所涉及对象”的全过程管理;a选项没有涉及数字化技术。因此,正确答案为a。)

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1:设计︰发放︰问卷

a.复制︰修改︰文字 b.预习︰复习︰考试

c.播放︰快进︰磁带 d.制定︰执行︰政策

(答案:d。“设计”和“发放”是问卷实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两个步骤,顺序是先设计,后发放。d选项,“制定”“执行”是政策实行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两个步骤,并且制定在前,执行在后,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a、b、c选项中的词语不具备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2:自然声源对于()相当于()对于煤炭

a.人工声源;植物遗骸b.燕语莺声;矿石燃料

c.传播介质;社区供暖d.物体振动;地质危害

(答案:b。a选项自然声源和人工声源是并列关系,煤炭由植物遗骸形成,逻辑关系不一致;b选项自然声源和燕语莺声是包含关系,矿石燃料和煤炭是包含关系,逻辑关系相符;c选项自然声源需要传播介质,但社区供暖不一定需要煤炭,逻辑关系不一致;d选项自然声源由物体振动引起,与煤炭和地质危害的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3:一望无垠∶辽阔

a.人云亦云∶重复 b.耳提面命∶教导

c.方兴未艾∶失败 d.厉兵秣马∶战斗

(答案:b。题干两词为同义关系,一望无垠是指辽阔,看不到边际。a选项人云亦云是指没主见。b选项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恳切、要求严格,与教导同义。c选项方兴未艾是正在发展的意思,与失败是反义。d选项厉兵秣马是指准备战斗,并不是战斗。因此,正确答案为b。)

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1: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种文明如果没有长期自我封闭,就不会走向衰落

b.一种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c.一种文明如果没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d.一种文明如果没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没有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

(答案:c。a选项将题干中的条件前后件均加否定,不能推出;b选项将题干中的“只有…才…”转换为“如果…就…”,不能推出;c选项是对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表述,可以推出;d选项将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前后件对调,不能推出。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2: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近300名2~4年级儿童在一个学年中的课堂参与度。参与度是根据上课过程中的专心行为和分心行为衡量的,前者指的是回答问题、举手发言或参与讨论等,后者指闲聊等行为。实验中,一半学生站立在高课桌前听课,另一半则坐着听课。结果发现: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更加专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长时间坐着听课会增加身体对脊柱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b.即使是站立听课,也有个别学生会来回走动,影响课堂秩序,让他人分心

c.许多性格活泼的学生更喜欢站立听课,专注力更好,而内向的学生则愿意坐着听课,觉得更利于提高注意力

d.站立需要大脑平衡身体、控制轻微肌肉收缩,这些适度的压力会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答案:d。结论是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更加专注。a选项说明坐着听讲不利于健康,没有提到专注力,与结论无关;b选项说站立听课会来回走动,影响他人听讲,对结论有一定程度的质疑;c选项说性格活泼的孩子愿意站立听课,而内向的喜欢坐着听课,与结论无关;d选项说为什么站立听课能带来专注力的提升,阐明了原理,支持了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3: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某超市从前到后整齐排列着7排货架,放置着文具、零食、调料、日用品、酒、粮油和饮料7类商品,每类商品占据一排。已知:

①酒类排在调料类之前;

②文具类和调料类中间隔着3排;

③粮油类在零食类之后,中间隔着2排;

④日用品类紧挨在文具类前一排或者后一排。

(1)下列各项中,哪一类商品不可能排在第一排?

a.文具类b.粮油类

c.酒类d.日用品类

(答案:b。)

(2)按照从前到后,下列哪项排列是可能的?

a.文具类、零食类、日用品类、酒类、调料类、粮油类、饮料类

b.零食类、文具类、日用品类、粮油类、饮料类、调料类、酒类

c.日用品类、文具类、零食类、酒类、粮油类、调料类、饮料类

d.日用品类、文具类、酒类、零食类、饮料类、调料类、粮油类

(答案:d。)

(3)零食类和文具类中间最多可能隔几排?

a.2排 b.3排

c.4排 d.5排

(答案:d。)

(4)如果零食类排在第1排,那么下列哪项中的两类商品不可能是相邻的两排?

a.文具类和粮油类 b.零食类和文具类

c.日用品类和酒类 d.零食类和日用品类

(答案:c。)

(5)如果饮料类排在第1排,则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a.零食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b.粮油类排在调料类前一排

c.日用品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d.酒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答案:a。)

(六)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例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分别为2.34元/公斤和2.74元/公斤,分别比上年上涨28.6%和8.7%。按此价格测算,2020年全省农户种植玉米、稻谷扣除成本前的产值分别为957.1元/亩、1520.7元/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3.4%、8.9%。

(1)2019年,h省秋粮稻谷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多少元/亩?

a.548 b.533

c.439 d.450

(答案:a。)

(2)将2020年h省秋粮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成本按同比增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a.机耕、机播、机收、排灌

b.机收、排灌、机耕、机播

c.机耕、机播、排灌、机收

d.机收、排灌、机播、机耕

(答案:a。)

(3)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亩产与上年相比:

a.仅稻谷亩产高于上年水平

b.仅玉米亩产高于上年水平

c.两者亩产均低于上年水平

d.两者亩产均高于上年水平

(答案:d。)

(4)如种植收益=产值?生产成本,则2020年h省秋粮稻谷平均每亩的种植收益约是玉米的多少倍?

a.0.5 b.0.7

c.1.6 d.1.9

(答案:d。)

(5)2020年,h省农民老王在承包地中种植秋粮玉米,按全省平均生产成本估算,他在种子和农药上需要花费2000元。如亦按全省平均生产成本估算,他需要花费的人工成本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不到2000元 b.2000~2500元之间

c.2500~3000元之间 d.超过3000元

(答案:c。)

二、申论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注意事项”是对申论试卷作答提出的重要指导性建议,包括试卷构成、作答时间、作答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考试时,报考者应仔细阅读“注意事项”,遵守相关要求,合理把握作答时间,正确填写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上正确的位置作答。“给定资料”是需要报考者阅读的有关材料,是完成“作答要求”的基础。“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事例,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有可能涉及。“作答要求”是报考者在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完成的若干任务。作答时要一格一字,不得超出每道题目的作答字数限制。

申论试卷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三类职位,分别命制试题。

(一)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二)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三)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归纳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释,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依法办事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综合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公共服务能力——能够全面准确了解公众需求和愿望,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扫码回复: 时政周报 领取时政每周讲义 模拟题

上一篇:2025年湖北武汉市事业单位招聘选聘生354人公告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
网站地图